冷門知識
談到吐血的鳥兒,杜鵑啼血恐怕就是一個典型了。不過,大多數人想必都清楚,這只是文人騷客表達哀怨之情罷了。難不成,事關血燕的燕子吐血筑巢這回...
1935年10月22日長征結束 End of the Long March 毛澤東領導紅一方面軍跨越大半個中國,歷時一年,在延安站穩腳跟 周恩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拍攝于長征...
1954年5月7日法軍失利 French Lose Siege 共產主義在越南節節勝利,美國出手干預東 南亞 胡志明認為他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游擊隊同法國殖民軍對抗,好比“...
在當代中國人的眼里,科學無疑是一盞神燈,它帶給了人類那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與19世紀一樣,20世紀的重大科學成就很快就轉變成相應的技術,在經濟...
20世紀整體論勃興的另一個線索是生態科學提供的。這門兼具理論與現實意義的學科,為整個新科學開辟了概念平臺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生態學天然地屬于...
真正對還原論構成沖擊的,是系統科學在20世紀的成長壯大。所謂系統科學,通常指的是在二戰之后興起的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20世紀60年代以后出現...
正如古典科學內部浮現“時間之矢”一樣,古典科學內部也出現了“整體論”因素。這特別表現在量子力學中。量子力學在最微觀的領域鞏固了整體論的基...
與時間的發現相伴隨的重建世界圖景的另一個維度,是整體論的出現。整體論是與原子構成主義相對立的一種世界觀。繼承自希臘的數學理性傳統,原子構...
現代科學世界圖景的分裂狀態以“時間性”作為分野的標志。這個分裂狀態由來已久。近代科學有兩個傳統,即數理科學傳統與博物學(自然史)傳統。它...
四大理論模型可以看成是以物理學革命為先導的理論自然科學的主要成就,但是,它們并不是自然科學的全部成就,也不足以展開今日科學世界圖景的全貌...
自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之后,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生命的探索、操作和創造,已經成為實驗生理學傳統的最新樂章和最強音。DNA是一種遺傳物質,所有的遺傳...
控制人口的一個直接措施是節育,包括避孕和人工流產。避孕的歷史幾乎同人類歷史一樣悠久。各民族都有一些傳統的避孕方法,比如躲開被認為最易懷孕...
生物醫學最顯著的成就是化學藥物和抗生素的使用帶來的。19世紀偉大的生物學家巴斯德曾有一句名言:“生命扼止生命”,表明了各種生命為了爭取自己...
個人電腦的大批上市掀起了全民參與的信息處理運動,作為這場運動的邏輯補充,一場信息傳輸運動也隨之而來,這就是計算機網絡的興起。 電腦網絡也是...
讓機器從事數學運算,從而制造計算機,并不是從20世紀才開始的。17世紀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帕斯卡曾造出一臺能進行加減法運算的手動計算機...
在出現無線電廣播這樣的大眾傳媒之后,電視無論從技術意義上,還是從社會學意義上,都只是一種可以預料到的量的延伸和覆蓋。 電視的基本原理早在電...
三極管的發明為無線電通信和廣播開辟了道路。發明了無線電話機的美國物理學家費森登最早提出了無線電廣播的設想。1906年的圣誕之夜,他使用功率為...
1883年,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制燈泡時無意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把一塊金屬板與燈絲一起密封在燈泡內,給燈泡通電后,如給金屬板加正電壓,則發...
1975年7月15日,蘇聯和美國先后發射了“聯盟19號”和“阿波羅18號”飛船。在“聯盟號”升空51小時49分鐘之后,兩艘飛船實現了對接。蘇美兩國宇航員在過...
在加加林飛出地球的43天之后,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美國要在十年內,把一個美國人送上月球,再讓他安全返回地球?!边@就是著名的“阿波羅計劃”...
空間競賽最激動人心的一幕是載人太空飛行。本來,從衛星上天到載人飛行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試驗。但空間競賽一旦開始,雙方心理上的壓力都很...
蘇聯在研制洲際導彈的過程中,火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他們同時進行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工作。1955年,蘇聯成立了“人造地球衛星委員會”,負責組織...
航天飛離地面更遠,要求更高的速度、更長的航程、更可靠的控制。飛機必須在大氣層內飛行,因為它依靠空氣動力升空,而且利用大氣做氧化劑。如果想...
飛行是力量的表現,人們通常用“如虎添翼”來形容力量的壯大。如果說航空事業的發展實現了人類在近地空間的支配性力量,那么航天技術就標志著人類...
飛機是高度精密的技術產品,因此航空工業是多行業多部門的綜合工業,涉及動力、材料和通信導航技術等方面。飛機性能的不斷改進是多種技術不斷革新...
在航空展覽和航空競賽的有效刺激下,飛機制造技術和飛行技術均提高得極快。在萊特兄弟第一架飛機成功試飛之后不到10年,飛機就大規模、成批量地投...
人要想飛上天空,必須依靠飛行器械。至今仍被孩子們喜愛的風箏,可能是人類最原始的飛行器械。實際上,風箏是利用流動空氣產生的舉力而上升的最簡...
人類受地球重力的約束,只能在地表活動。人們是多么羨慕鳥類的自由。古代人認為人之所以不能飛起來,是因為沒有翅膀,因此,只要造出一對合適的翅...
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提上了議事日程。核能的效率是驚人的,1千克核燃料(如濃縮鈾)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500噸煤或2000噸石油燃料,如果將它用于和平事業...
二戰尚未結束,原子科學家們就已經預感到將來各大國之間會發生核軍備競賽。在攻入德國時,美國軍事當局搶在法國之前搜尋海森堡的反應堆實驗室。這...
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人們才知道德國雖然在原子物理研究方面有一些進展,但比盟國至少落后兩年,離造出真正的原子彈還遠著呢。希特勒對...
1941年12月,已逃亡到美國并定居下來的費米來到芝加哥,領導美國第一個原子反應堆的建造。這是一個可控的鏈式反應裝置,用石墨作為中子的減速劑,用...
二戰前,原子物理學的研究中心根本不在美國。它們分布在歐洲的三個地方:一是盧瑟福領導下的劍橋,一是玻爾領導下的哥本哈根,再就是德國哥廷根,...
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使氮原子嬗變成了氧原子,首次實現了原子核人工嬗變。他在歷史上首次把一種化學元素變成了另一種化學元素,被...
隨著海底擴張說的確立,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大陸漂移問題。由于海底擴張,地殼在水平方向上發生了較大的位移,但大陸的整體形狀并沒有大的改變。非洲...
導致大陸漂移說復活的首先是古地磁學的研究。許多巖石在形成時期由地磁場勵磁,因而都具有穩定的磁性,而且,它們的磁化方向與地磁方向相同,因此...
19世紀之前,人們尚未開始系統地研究地球整體的地質構造,對海洋與大陸是否變動并沒有形成固定的看法。由于有許多跡象表明,歐、非、美洲三大陸起...
分子生物學起源于細胞化學的研究。 大約在1836年,著名瑞典化學家柏采留斯提出了“蛋白質”的概念。1842年,李比希證實了蛋白質是生命的基本構成物質...
孟德爾學說的一個核心概念是“遺傳因子”。由于有遺傳因子的遺傳作用,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就不是連續地變異,而是不連續地變異,這與達爾文的連續變...
1866年,孟德爾發表了《植物的雜交實驗》一文,首次闡明了生物界有規律的遺傳現象。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這篇劃時代的論文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孟德...
20世紀30年代初,構成原子以及在原子層次上活躍的那些微小粒子的只有電子、質子、中子和光子幾個,人們稱它們為基本粒子。但是沒過多久,先是在宇宙...
就在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當年,海森堡當即提出,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從前的質子-電子模型不能解釋許多實驗現象,而質子-中子模型可以很好...
在早期的放射性研究中,盧瑟福已經發現放射性物質所發出的射線實際上屬于不同的幾種。他把帶正電的命名為α射線,把帶負電的命名為β射線,把那些不...
傳統的天文觀測均是收集宇宙天體發來的可見光信息,但這只是它們所發射的大量電磁波的一個極小的部分。這些電磁波依波長從短到長有γ射線、X射線、...
紅移帶來了宇宙學研究的勃興,但現代宇宙學的源頭還得從牛頓宇宙學講起。 建立在牛頓力學基礎之上的古典宇宙模型,原則上是一個無限空曠的宇宙空間...
在浩瀚的太空中,除了有無數發光的星星外,還有彌散狀的星云。關于星云的本質長期存在著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星云是銀河系內的星際物質,另一種觀...
要概括地了解20世紀理論科學的進展,最簡單的辦法也許是回顧一下100年來的諾貝爾獎所表彰過的那些成就。因為諾貝爾獎設立100年來,已經逐步成了世界...
量子力學起源于原子結構的研究。元素的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促使人們去研究原子的內部結構。當時出現了不少原子結構模型,著名的有湯姆遜提出的布...